北五縣一直是我想去的地方,實際上,這幾個縣確實也不遠,最遠的長武縣,也不過三幾個小時的車程,但是一直沒機會去,其實是因為沒有具體的事情要去那些地方,北五縣就是咸陽市轄的14縣市區(qū)中最靠北的長武、彬縣、旬邑、淳化和永壽,從地理位置上考慮也有從經(jīng)濟上的考慮,有這么個劃分?,F(xiàn)在楊凌區(qū)劃歸陜西省直管,已不再屬于咸陽市,還是恢復(fù)以前的13縣區(qū)。最遠曾經(jīng)去過川南,重慶,但那都是為了生活,真正要說去旅行,近距離的地方都沒去過,所以,北五縣對我來說都是很少去的地方,那里沒有生活所迫必須要去的。
去年冬季,受朋友邀約,去為他的企業(yè)做市場調(diào)查,被派到北面的三個縣,長武、彬縣和旬邑。當時兵分數(shù)路,我和郭大仙果斷要求去北三縣,此前去過永壽縣,在永壽玩過,再說這次任務(wù)回程路過永壽縣,可以看市場,順便轉(zhuǎn)轉(zhuǎn),因為淳化在東面,兩個人,地域面積也大,估計忙不過來,所以派給別的小組,我們沒有去。這已經(jīng)成為我的一個心結(jié),想去一次的愿望一直很強烈。
北五縣,歷史都很悠久,《詩經(jīng)·豳風(fēng)》就是彬旬一帶的民歌吧,彬縣也是周族的發(fā)源地,永壽、淳化又似乎是寄托美好愿望的地方,長武這一地名,卻是由于戰(zhàn)略位置重要,常常用武,古公亶父,唐太宗,郭子儀,范仲淹都曾在此留下自己的傳說,若論歷史沿襲,北五縣的歷史一定不遜于咸陽其它區(qū)縣, 是人類最早的發(fā)源地區(qū)之一。這極富含義的的地方,怎能不令人神往!同樣也由于歷史原因,北五縣的經(jīng)濟發(fā)展在改革開放前及初期是很落后的,但隨著國家的扶持政策和本地人民的辛勞勤苦,這幾個縣的經(jīng)濟水平在提高,群眾的生活水平在穩(wěn)步提升,新農(nóng)村建設(shè)步伐邁得很快,農(nóng)村和城市建設(shè)的成就,這些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!
前日,沒事便邀約了我的學(xué)生兼前同事小景和趙老師一同出游,我和小景是北山通,趙老師又很喜歡攝影,便約好從泔河出發(fā),走建陵叱干一線,穿相虎和南坊的槐林,走北牌沿禮淳路過涇河到淳化官莊,然后沿211國道走淳化縣城;再走三原,沿環(huán)線回禮泉,計劃沒有變化快,三輛舊摩托,都不大不小的出了點問題,耽擱了行程,最后沒能去成三原縣,轉(zhuǎn)從涇陽縣口鎮(zhèn),興隆鎮(zhèn)上環(huán)線回禮泉。我的車子是03年的嘉陵125,小景的車子是90年代的佛斯弟踏板125,趙老師的車子也是老車子,三個幾無出行經(jīng)驗的菜鳥就這么膽正的的出發(fā)了,我的這輛車子跟了我也是遭罪不淺,撞過車,也被撞過,還不止一兩次,前減震換了兩次,后減震換了三次,前后輪轂換過,軸承換過不下十副了,還好機器沒怎么大動過,現(xiàn)在騎起來還馬馬虎虎能跑。環(huán)老了,走山路慢,上平路還不錯。
南坊槐林
一進相虎山區(qū),我車子里劣勢就顯出來了,爬坡慢,頻頻倒檔,才得以跟住,進入槐林,才發(fā)現(xiàn)計劃有誤,剛下過雨,有的路很快干了,但有的路,在槐林深處,不見陽光,加上無處排水,蹦蹦車可以走,摩托就有難度了,還好,只是有很短的一段,不過作為摩旅,這種路不會少,所以互相幫著就穿過了大部分的林間小道,轉(zhuǎn)過一個彎,到了上次禮泉在線(
www.liquanzx.com)會員群體出游的合影地,三個人上次都去過,就在此地歇息片刻,歇息片刻后,小景的車子突然走不了了!此后無論怎么折騰,就是走不了了,沒轍了,我騎車直奔南坊鎮(zhèn)買了三條辮子繩,拖到南坊街道,三家修車的竟然沒人能修,沒奈何,吃了飯,將這輛車子放在農(nóng)戶家里,三人兩騎,走北牌,沿途景色不錯,路況就不敢恭維了。
到了禮淳大橋口,一段泥潭攔住了去路,此前由于拉煤車走這條路,壓壞了路面,禮泉路政部門在橋口堆了一大堆土,用來攔阻大噸位的拉煤車,大雨后,這個土堆就成了摩托的攔路虎,由于兩邊都是斷崖,只有這條道可走,前不能,后退更是不能,這不合我的性格,下得車來,查看了地形,小景畢竟跑大車時間長,路熟,在泥漿中晃晃悠悠的沖了過去,我挽起褲腿,掛好一檔,架起腿,拼了!
擔心的事兒終于出現(xiàn)!剛走到泥潭最深的地方,稠泥漿剛好淹到煙囪,車子熄火了!真是擔心處有鬼,一直擔心點火器出問題,在這關(guān)鍵時刻真出問題了!沒轍了,左腳架在保險杠上,右腳就撿那泥漿淺的路邊子,路邊子上也有濺起來的厚厚一層泥漿,沒辦法,只好踩下去,還好,沒沒過腳面,點火打車,只聽突突不見機器工作,打了幾次干脆連突突聲都沒了,用身體往前推車子竟然也動不了!往后退也退不動,前后輪估計都被水沖的山石擋住了,人在車上架著,又不能完全發(fā)力,真是狼狽,烈日驕陽下,我的汗水糊住了眼睛,右腳在泥里愈陷越深,汗水不斷的流,那一刻的狼狽,幸好沒被留下映像。我打算脫鞋子,襪子赤腳下到泥地自力更生,小景把車子騎過泥潭返回來了,我倆商量了一下,勉強取下后座的包,甩給小景,小景從包里取出繩子,扔過來,將繩子從保險杠上的減震處穿過,我一腳支地,小景使勁的往前拖,車子緩慢的向前移動了點,泥地里的潛藏石塊不少,真是狼狽!車子拖到大橋上,橋面上也是泥水,停好車子,就又發(fā)動,還是沒反應(yīng),我懷疑是化油器油針卡住,使勁提摩托的車把,直到汗水糊住眼睛,然后又吹廢油管,吹油箱,關(guān)掉電門,使勁空踩,辦法用盡,車子還是打不著,這下傻眼了!
沒辦法,我讓小景帶著趙老師先去涼快的地方,先躲躲火辣辣的太陽,我自己先欻(chua)弄,最大的可能就是淹油,高濃度燃油不完全燃燒積炭,淹油后火花塞被油浸,積炭和油浸,點火效果一定很差,換個火花塞試試,打開工具盒子,里面有備用火花塞,用扳手卸下火花塞,換上新的火花塞,再電啟動,隨著煙囪尾部兩聲爆響,冒出兩股黑煙,竟然一下就打著了!這絕對是經(jīng)驗,換下來的火花塞別扔,有時候不是壞了,就是這種情況,用小刀輕刮掉積炭,干燥后放工具包,以備急用或者解救別人。
一陣急追,趕上小景和趙老師,來到官莊鎮(zhèn),短暫休息,上了210國道,然后一陣狂飆,便到了潤鎮(zhèn),不得不服淳化這地方,路標標的細致,每段路上都有景點提示,小景和趙老師看到就想去看看,我知道,在縣城還有人在等我,但拗不過小景和趙老師,去了潤鎮(zhèn)的民俗村,西坡村,看了標牌上的大槐樹,我知道有倆網(wǎng)友在等我,草草游玩片刻便飛奔淳化縣城,下了一道塬,眼前便出現(xiàn)了城市,淳化縣,我終于來了!下了一道坡,來到宋城遺址,淳化縣縣名的來歷,就是宋太宗年號淳化而得名,小景他倆欣賞景致,我立即給老姚和果子發(fā)信息,很不幸,他倆都不在,其實不怪別人,是我們在路上至少耽擱了4個小時,到達淳化的時候已經(jīng)快七點了,當晚回到禮泉,果子說他們等到6點半還沒看到我們,實在等不住還有事就先走了,也就是在這個宋城遺址等我們,我們到達這地方已經(jīng)6點45了,就這一小會兒,擦肩而過!
每走一個地方,除了高樓大廈以外關(guān)注的就是縣城內(nèi)群眾體育設(shè)施,在本地建設(shè)中,群眾體育設(shè)施往往是被忽視的,這可能也是由于自己職業(yè)的緣故吧,往往從這些地方看出領(lǐng)導(dǎo)對于民生問題到底重不重視,是否把民眾生活放在自己工作的重點,是否真正為民生著想,禮泉縣的體育場被開發(fā)做地產(chǎn),北五縣的體育場基本都在,而且建設(shè)還都很好,基本都是塑膠場地,人造草坪,淳化縣這個場地可能修建較晚,很新,正好有兩撥人在打籃球比賽,淳化縣檢察院和工商聯(lián)合會對抗,忍不住就去圍觀了一陣子,天色慢慢暗下來,因為淳化縣城在川道里,寸土寸金,甘泉湖及其周邊的廣場面積之大讓我很是感慨,禮泉要是能有這樣的廣場和體育設(shè)施該多好,可悲的是,禮泉真沒有。
在淳化縣沒做多久停留,就沿210國道向東南走,剛到石橋鎮(zhèn),趙老師的車子前輪胎便沒氣了,還好有個修車師傅,換了條內(nèi)胎,趕緊往回趕,從石橋鎮(zhèn)到口鎮(zhèn),再到興隆鎮(zhèn),下塬進入107省道涇陽段,倒是一路順風(fēng),回到禮泉境內(nèi)還不到9點,然后送小景回家,再自己回單位,已經(jīng)快11點了,不好麻煩看門師傅,直接翻門而入。
回家后躺床上看著一天的照片,回憶著路上的種種遭遇和解決辦法,對于摩旅的辛苦又有一番新的體驗,當晚,曾經(jīng)受傷的左手腕和尾椎在半夜都痛了,尤其是手腕,直接痛醒了,一天跑了有200公里左右吧,該總結(jié)的還真是不少,又想著再下一次的摩旅,騎摩托跑長途會上癮,看來摩友們沒有虛說,這玩意真會上癮。